11月29日,学院艺术设计系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童趣绘脸谱 非遗永传承,将脸谱文化带到孩子们身边。

艺术设计系的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脸谱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京剧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脸谱艺术扎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肥沃土壤,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与原始歌舞,彼时人们在祭祀等活动中,便开始用颜料在脸上涂抹特定图案,以达驱邪祈福之效。历经漫长岁月,到了宋代,随着戏曲的初步形成,简单的面部化妆应运而生,为脸谱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石。至明清,京剧兴起并繁荣,脸谱艺术趋于成熟完备,各类角色拥有了固定且特色鲜明的脸谱样式。通过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脸谱不仅仅是一种舞台妆容,更是蕴含着丰富历史故事和人物性格特征的文化符号。例如,红脸代表忠勇,如英勇无畏的关羽;白脸表示奸诈,像狡猾多疑的曹操;黑脸象征刚正,恰似铁面无私的包公。
讲解过后,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开启了自己的脸谱创作之旅。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童真童趣相结合,绘制出一张张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脸谱。整个活动现场沉浸在一片浓郁的艺术创作氛围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专注神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兴奋地表示:“原来脸谱这么有趣,每一种颜色和图案都有它的意义,我以后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和传统文化!”此次活动通过弘扬非遗文化,增进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艺术设计系
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