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学院艺术设计系牵头,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主办,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与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共同承办的“行走的思政课——非遗文化传薪火,传统技艺续新篇”大中小学生思政一体化劳动教育研学活动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本次劳动教育研学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大中小学生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的带队老师和中小学生们共60人热情参与,共同探索、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调研员毕洪涛,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苏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主任李一吉,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党总支书记郗福兵,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副校长刘秋艳等出席开营仪式。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韩瑞平参加了本次研学活动调研。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杨丹丹、衣军超、李佳、牛文学、刘晓宇、代华峰、文强、梁浩然等老师及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研学课程指导。
在本次劳动教育研学活动的开营仪式上,苏和部长讲到,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为同学们精心安排了非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与传统技艺实践,让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其蕴含的精神底蕴和文化价值,希望同学们在研学实践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和积极传播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毕洪涛调研员发言,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自治区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既有民族特色的非遗传统文化,又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是包含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等北疆文化的荟萃交融之地,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宝贵的课堂资源,开展好大中小学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领悟中华文化之美,希望同学们在体验中充分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担当,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奉献自己的力量。学生代表妞鄂罕、刘铭琦发言,我们全体学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希望能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学习本领,在劳动实践中成长,将非遗文化的薪火传承下去,为传统技艺续写新的篇章,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共筑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家园。
开营仪式结束后,师生们按照既定行程安排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部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教官梁浩然向学生们介绍了我国的国防历史、国防政策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教官们还带领学生们进行了电子模拟打靶体验,切身感受国防训练的严肃与魅力。

在吉利汽车产业学院,牛文学老师详细介绍了产业学院的建设历史、专业特色等,带领学生们参观了汽车实训中心,了解了新能源汽车的构造、原理和性能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介绍并展示了农业无人机的操作方法与具体功能,让学生近距离体验了新时代农业装备的发展前景。刘晓宇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各类无人机在军事国防和民用低空经济等各领域中发挥的作用。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马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大伟教授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自元代以来各类马鞍,以及老师和学生们设计制作形式各异的马鞍共计二百多件、相关配饰近三千件。代老师给学生们讲解了游牧民族的马鞍文化。选材考究、造型精美的马鞍对游牧民族来说不仅是骑乘的必备之物,而且是骑手和骏马的重要装饰物,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历史见证。随后,学生们前往学院马厩近距离参观了圈养的各种马匹,文强老师给师生们介绍了这些马的品种、习性、经历等,这些马很多是来自香港马术比赛退役的运动马,马匹高大俊美,善于与人亲近。大家与马儿互动交流,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美好。


在非遗手工实践课上,学生们在指导老师衣军超、李佳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分组进行了皮艺、陶艺制作。指导老师深入讲解了制作过程和技巧,并逐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各种专业工具,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专业技巧和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自动手,磨砺精湛技艺,感悟工匠精神,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在敕勒川农业博览园中,大学生志愿者为师生介绍了智慧温室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各类蔬菜,展示了智能化控制设备和水肥一体化系。在这里,果蔬种植全部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每一株植物在科技的助力下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未来,我院将继续加强与各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大中小学生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也将继续加强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